U8国际官网 分类>>

U8国际- U8国际官方网站- APP下载清凉鹿呦呦

2025-09-26 07:39: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U8国际,u8国际官方网站,u8国际网站,u8国际网址,u8国际链接,U8国际APP下载

U8国际- U8国际官方网站- U8国际APP下载清凉鹿呦呦

  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东与天目山相连,西与黄山相望,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浙西地区的最高点,号称“浙西屋脊”。

  保护区总面积11252公顷(约合112平方公里),区内海拔落差1000多米,地形的剧烈变化程度在浙江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都十分罕见,因此气候多样、物种丰富、景观多样。

  比如,这里一年中有200多天被云雾笼罩,“云海”和“雾凇”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前来打卡。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还是野生梅花鹿华南亚种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并保存着世界极危物种安吉小鲵,还有黑麂、白颈长尾雉等珍稀动物和银缕梅、象鼻兰等珍稀植物。根据官方统计,目前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461种、脊椎动物374种、昆虫2706种、大型线种,堪称一座“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呦呦鹿鸣,则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最知名的特色——在千顷塘野生华南梅花鹿保护区域,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成功从80余头增加到370余头。

  2024年7月,在第3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上,在原有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基础上,同属天目山脉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也以扩区的方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共同组成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郭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天目山和清凉峰均属于天目山脉,文化同源、生态一体,扩区之后,有助于从更大尺度上开展生物分布格局和致危机理研究,进一步强化“浙西生态屏障”的保护效应和发展效应。

  一大早,晨雾还未散尽,59岁的千顷塘保护站巡护员章叔岩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这样一趟巡山护林上山和下山全程13公里,爬行时间5小时以上,目的是森林巡护和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保护站的巡护分为短、中、长三条路线。短线每周三次,中线每月一次,长线每季度一次,清凉峰顶是中线巡护的重点区域。

  2025年5月19日,杭州,浙江天目山-清凉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巡护员章叔岩与曾救助过的黄麂两年多后重逢

  走着走着,章叔岩看见远处半山腰有一只野生梅花鹿,便迅速按下快门拍照记录。在长期的巡护工作中,章叔岩拍摄下了许多野生梅花鹿和其他珍稀动物的影像,装满了7块移动硬盘,成为网上小有名气的“鹿爸爸”。

  “今年5月9日巡山时,我就见证了第一头华南梅花鹿宝宝的出生;5月18日那天巡完山又拍到了鹿妈妈在雨中静静诞下幼崽的场景,让我震撼不已。”章叔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章叔岩还拍过刚出生的小鹿带着清澈迷茫的眼神,第一次站立时摇摇晃晃的样子;也见过暴雨之后,云雾从山谷里飘上来,与鹿群一起在草坡上慢慢移动的场景。他曾在朋友圈里写诗形容道:“夕照斜铺草浪间,新苞未展野芒眠。忽惊鹿影回头处,一跃深丛没晚烟。”

  “鹿爸爸”的照片之所以越积越多,是因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

  章叔岩介绍,华南梅花鹿生性敏感胆小,不喜欢走在拥挤的密林,更喜欢到草甸、稀疏的灌木、矮林活动。清凉峰保护区有安静的栖息环境,为野生华南梅花鹿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天然庇护所。但在20世纪80年代,清凉峰草甸和灌丛环境一度遭到破坏。“当时,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粪便、足迹、卧迹、食痕等,估算出华南梅花鹿的种群数量只有80余头,更不用说还有盗猎不时发生。”

  1998年,浙江清凉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整合了千顷塘野生梅花鹿保护区域、顺溪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域两大区域,其中千顷塘区域专注于野生华南梅花鹿的保护。

  章叔岩回忆,为了给梅花鹿打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保护站选了一块百来亩大的山地,有水源,有它们爱吃的植物。大家轮番上阵,清理树木下的杂草、灌木等,给华南梅花鹿腾出了一条来去自由的生态廊道。

  郭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华南梅花鹿一般在8月、9月开始发情,次年4月、5月生产,每胎一仔。在华南梅花鹿救护繁育试验场内,如何在不打扰它们的情况下为其补充食物,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郭瑞介绍,每到冬季,工作人员便将玉米粉、麸皮等磨成粉,悄悄放在山脚下。久而久之,华南梅花鹿就会准时下山觅食。20多年来,已有80多头幼鹿从试验场出生、成长,最后放归自然。

  “我们还会给放归的梅花鹿戴上野生动物追踪项圈,通过卫星定位,追踪到它们的行动轨迹和生活规律,为华南梅花鹿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更多依据。这些年,我们的放归技术不断进步,项圈的安装、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在提升。”郭瑞说。

  如今,通过种质资源保护、救护繁育试验场建设、栖息地生态修复试验、种群放归等一系列措施,华南梅花鹿的种群数量由建区前的80余头增长至现在的370余头,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有个特殊之处,就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块组成,总面积比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大不少,外围又与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及杭州市淳安县相毗邻。

  “坐落于‘两省三地’之间,且有如此长的边界线,给我们的保护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郭瑞说。

  因此在建区之初,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就按照“科学保护、联合保护”的理念,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保护体系。

  郭瑞介绍,巡护员的工作非常重要,从地面到树冠,从动物足迹到植物长势,巡护员需要看得全、认得准、辨得明,并及时标定记录,联动专家进行分析研判。

  与此同时,偌大的保护区光靠人眼去观察、人脚去丈量,肯定是不够的。如今保护工作的核心是科研监测,包括野生动植物调查、珍稀物种保护,以及从数据中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他回忆,刚到保护区工作的时候,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监测主要还是以样线调查法进行。在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下,2014年保护区开始科学布设红外相机,一公里布设一台红外相机,2017年做到了保护区全域布设。目前,保护区有115台红外相机,春秋季更换内存卡、电池,采集兽类和鸟类监测数据,现如今监测设备也进一步升级,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影像数据。

  目前,清凉峰保护区收集红外相机有效照片超过130万张,视频超过180余小时,对华南梅花鹿种群的分布、数量及其伴生物种种类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此外,在传统高山瞭望、地面巡逻的基础上,保护区还搭建了视频监控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平台,组建专业巡护队实施“地面巡查+无人机巡航”立体防控,实时监测野外用火、违规采摘、人为活动等行为,配合生态警务室,实现数字化一体监管。

  这些“科技哨兵”,像一张张数字化大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可以说,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从80余头增加到370余头,并不是奇迹,而是一群人用科学方法与持久坚守换来的必然结果。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特色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抢救保护。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套‘原生境保护—人工繁育—野外回归—综合监测’的科学保护体系。华南梅花鹿、安吉小鲵和象鼻兰的种群复壮都是得益于这一套体系。从数据来看,我们保护区的溢出效应非常显著——按照我们的分析,保护区及周边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的实际数量远不止370头。”郭瑞说。

  这是临安家喻户晓的一句童谣。白露到,打山核桃,在临安是一件堪比过年的大事。

  2025年9月7日,正值白露,行走临安各处,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树随风摇曳,山核桃林里大片洁白的采收网从山脚绵延至山顶。

  独具香脆风味的山核桃,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产区即在浙皖边界的天目山区。临安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山核桃之都”,栽培利用历史已超500年,是全国山核桃生产、集散、加工“三中心”之一,长期保持种植面积、产量、加工规模、产业效益四项全国第一。

  作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临安山核桃更承载着主产区10万林农的生计。从“竹竿打、铁锅炒”起步的临安山核桃,已逐步发展为区域特色产业。

  清凉峰下的临安区龙岗镇,有山核桃林7.8万亩,是临安山核桃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国家临安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龙岗镇更是“中国国际坚果食品之都”,聚集了近200家坚果炒货企业,坚果加工规模占全国市场的1/3以上。

  2022年,以“来天堂杭州、逛西湖、喝龙井、吃姚生记”闻名的杭州坚果企业姚生记与龙岗镇“双向奔赴”,将总部从杭州市区迁至龙岗。

  位于龙岗镇中国坚果果干食品城东侧、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姚生记数字观光工厂,不仅有山核桃生产和分装车间,更建起一座印象山核桃博物馆和山核桃研究院,是一座集生产加工、研发质检、销售展示、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五星参观工厂。

  姚生记企业合伙人、副总经理邓杨勇摊开手掌,手指黑黑发亮,这是连续跑产地、亲手打山核桃的印迹。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今年风调雨顺、气温适宜,山核桃的质量和产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是个大年”。

  作为全国山核桃行业的领军企业,入驻临安新基地后,姚生记打造了数字化全产业链模式,重塑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面对日益细化的市场需求,他们更创新推出各种“跨界”口味:黑松露味山核桃仁、松茸味山核桃仁、芥末味山核桃仁、桂花茶香味山核桃……

  “临安龙岗,是姚生记扎根生长的重要土壤。我们一直在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把山核桃做到极致,让世界爱上中国坚果。”邓杨勇说。

  临安区龙岗镇党委书记裘国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龙岗山核桃产业也在与时俱进,走向绿色化、智慧化。

  比如,新鲜的山核桃外面有一层绿色的果肉包裹,称作“蒲”,脱去后的部分成为“籽”,每年大量的山核桃蒲壳如何处理?

  在龙岗镇东塔村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山核桃蒲壳、畜禽粪污、蔬菜尾菜等“农业垃圾”经过破碎和土壤生物素发酵腐熟,转变为高价值的有机生物土壤改良液酶。

  这一项目全年可处理1500吨山核桃蒲壳,生产出的6000吨有机生物土壤改良液酶,不仅能替代部分化肥农药,修复土壤、提升地力,更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与高效利用。

  无人机运输山核桃,也逐渐在龙岗镇龙井桥村、百丈村等地推广。这些“空中搬运工”穿梭于山林之间,轻松翻越崎岖地形,将采收的山核桃快速运至集散点,大幅减轻人工作业负担,提升采收效率。

  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果业品牌价值发展报告(2015-2025)》显示,“临安山核桃”以49.43亿元品牌价值连续第8年稳居坚果类全国榜首。临安全区,山核桃收入超100万元的村76个,超5万元户6660户,临安山核桃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元,撬动坚果炒货行业产值130亿元。

  海拔1787.4米的清凉峰,也是杭州“冷极”。每年一入夏,这里便会迎来大批江浙沪的避暑游客,赶着晨曦上太子尖看日出、观云海,还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徽杭古道徒步行。

  清凉峰及其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必打卡的“浙西天路”。

  位于临安区昌化镇的8300户外运动中心,是许多“浙西天路”骑行赛事的起点站。

  8300户外运动中心前身为原国营8300厂,“8300”是军工企业内部番号,作为浙江“小三线”军工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电报机等军用物资,是临安现存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存。

  2020年6月,临安国兴集团整体接收8300厂遗址,遵循“拆、改、建、美”原则,为每幢建筑量身定制不同的改造加固方案。

  如今,这片占地121亩的工业遗存,通过“修旧如旧+低碳赋能”的双重创新策略,原始砖石结构与智能化改造系统形成有机交融,咖啡馆与骑行驿站入驻老厂房,8300厂蜕变为临安西部的文旅新地标。

  浙西天路负责人苏玉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未来这里将会通过高频活动发力运营,以自行车为切入点,逐步构建户外运动生态圈,落地越野挑战赛等专业赛事。另外还将建设“户外+亲子”主题酒店及山地越野赛道等配套设施,积极招引户外运动、亲子研学、文化艺术、特色餐饮等业态落户。

  “浙西天路8300户外运动中心是浙西户外圈中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与浙西大峡谷、清凉峰、大明山等景点串联,打造成一个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泛户外文化社区。”苏玉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杭州风之谷大草原项目负责人曹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冷泉湾占地约5万平方米,场地高差约25米,有7口冷泉、4条丛林水滑道、20多个嬉水项目。通过将山泉水从山脚抽到山顶,经净化之后再流下,形成水质纯净的“冷泉”。在周围青山翠谷的环抱下,泉水尤为清冽,且遮阴不晒、老少皆宜,可以花式跳水、也可以放空疗愈。

  双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波介绍,景区火了之后,双塔村村民也乘风借力,做起了“景村融合”文章——有的成为景区员工,有的开起民宿、农家乐,有的卖起农产品,村里也借势打造了“风动双塔”共富市集。

  昌化镇则围绕“浙西天路”大本营8300户外运动中心和“风之谷”景区这“东西两极”,建设“文旅名镇”省级中心镇,着力打造“春天踏青、夏夜狂欢、秋日露营、冬季嬉雪”四季文旅目的地。

  在龙岗镇汤家湾村的杭州龙岗故事山庄酒店里,古树浓荫之下,错落混搭着一幢幢民国式建筑与现代工业风建筑,大气又雅致。

  这里曾是临安名校——昌化中学旧址。1969年,出于国家三线建设需要,昌化中学整体划拨给了杭州无线世纪,随着厂子搬迁,这个旧址便成为一处工业遗存。

  浙江富丽科技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临安上海故事龙岗山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戴茂新曾是昌化中学校友。2019年,他购下这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旧址,将其中的数十幢历史文化建筑“修旧如旧”,重新修葺成为龙岗故事山庄酒店,并在附近打出了高品质的温泉,希望未来成为一个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康养中心。

  “我们希望将历史、教育、休闲度假等结合起来,既能传承历史根脉,又能激活浙西乡村振兴中的农文旅融合,打造华东康养胜地。”戴茂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